真不理解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何以要在话剧屈原剧本中把宋玉丑化为屈原的叛徒至于卜居和渔父,我认为也是屈原的后学悼念屈原之作 汉武帝是汉代第一个热爱屈原作品的皇帝而所作赋达82篇之多的淮南王 刘安,则是对离骚作了很高评价的第一位文学理论家刘安称离骚兼有国风小雅。

风骚,风指诗经中的国风,骚指楚辞中屈原的离骚,后代用来泛称文学离骚与诗经中的“国风”合称”风骚“离骚是战国时楚国诗人屈原晚年的作品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言被害的苦闷与矛盾,斥责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 理想,抨击黑暗。

屈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大雅歌唱到浪漫独创的新时代 ,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以最著名的篇章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为“风骚” ,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于屈原的主要思想倾向,从古到今有一种似乎成为定论的看法司马迁在屈原贾生列传中评价屈原及其作品时说“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 ,治乱世之条贯,靡不毕见”这里把屈原的作品离骚直接和儒家经典诗经。

世界里面的出现是表现出来的,一个是一个现实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