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映7天仅仅2.8亿票房,《我不是潘金莲》有点雷声大雨点小,据第三方预测:该片的最终票房约为4.75亿。尽管是冯小刚的久违之作,而冯小刚从前的电影一直票房成绩不俗。但如今看来,冯小刚这部新片的票房前景并不乐观。
目前《我不是潘金莲》已经上映7天,随着《神奇动物在哪里》与《海洋奇缘》两部重磅影片周五上映,《我不是潘金莲》的排片明显下降。经过业内人士测算,《我不是潘金莲》的最终票房可能会在3.5亿~4.75亿元之间,而这一票房不但离冯小刚的预期相差甚远,也没达到发行方承诺的保底票房。《我不是潘金莲》一共有四个制作公司,分别是:耀莱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摩天轮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和浙江东阳美拉传媒有限公司(华谊兄弟子公司)。耀莱影视除了是制作公司,还为《我不是潘金莲》的票房进行了独家保底发行:票房如果低于5亿元,耀莱支付投资方2亿元票房净收益;票房5亿至8亿部分,票房净收益由发行方耀莱独享;票房超出8亿元部分,发行方耀莱影视文化获得票房净收益的50%。 根据公开消息,《我不是潘金莲》的制作发行费用在6000万到8000万之间,如果没有保底,各制片发行方都可以赚钱。有了保底发行,如果票房最终只有3.5亿,耀莱需要拿出2亿给投资方,扣除票房收入和各种成本,仍然差不多能达到盈亏平衡。而东阳美拉公司如果因《我不是潘金莲》票房不佳而影响到全年利润,冯小刚就要从自己的兜里掏真金白银出来填补。
本报综合消息
■评论
当电影成了一场金融游戏
这部片子用一波三折评价,也并不为过。原本定于国庆档上映,却悄然改档到了11月,业内传言是其时没有过审。影市的大牛市,也并非总会持续。
从《美人鱼》到《叶问 3》,资本想在电影身上分一杯羹的野心昭然若揭。当单片成了资金对赌的砝码,当一个导演除了要对电影本身的质量负责外,还深陷资本运作的泥潭,那么,他所能承载的早已超出导演的本分,这是艺术不能承受之重。
“潘金莲”是一部文艺片。对一部文艺片来说,迄今为止两亿多的票房已不算太差。但,5亿的票房保底让冯小刚平添了几分气急。从华师大“范冰冰被赶出校园”,到电影上映之日冯小刚不满排片被打压,这种赤裸裸的话题炒作虽说提高了电影热度,却平添了观众恶感。
《神奇动物》改档让路,首日40%的高排片已是格外优待——导演王小帅说:40%还不够吗?我的电影排片只有1%。在与李安的对谈中,冯小刚曾表示,自己做电影要“顺心而为”。但“潘金莲”这一路走来,显然与顺心而为相距太远。
谁之过?王中磊曾说过:我最焦虑制作人都成了金融高手。他的担心是否还会重复上演?()安徽商报 杨菁菁)
评论列表